7/22/2019

北印度喀什米爾(拉達克)之旅


四人同行的拉達克之旅,由達人Vicky費心規劃,我們絕對安啦
16天的行程,走過了北印度的Jammu & Kashmir (J& K)邦、Himachal邦、Punjab邦的Amritsar外,臨別前還去了印度與巴基斯坦邊界的Wagah

從行程內容的規劃、住宿的安置、以至路上交通的籌措等,舉凡大大小小的事務,一切都由Vicky安排、處理;其餘三人,只要依指示上網,買機票、辦簽證即可。話說簽證,絕對不能有去過巴基斯坦的紀錄;當然,Kathy和我也就不會有去過巴基斯坦的紀錄囉!

行前最不安的是挑戰身臨3000~5000公尺的高海拔;儘管如此,絲毫不減興致,因為「挑戰」也是人生的樂趣之一。

多數人或許聽過或沒聽過拉達克,有人甚至於會以為它是一個國家;也有很大部分的人不清楚拉達克的地理位置。
「小西藏拉達克」地理上位於南亞次大陸,是印度最北部的查謨與喀什米爾邦最高的高原(拉達克Ladakh 的意思是高隘口的土地Land of high passes),其中大部分地區的高度都超過3000公尺,從喀喇崑崙山脈的Siachen 冰河延伸到南部的Great Himalalya 山脈之間,包括印度河上游的河谷;大部分居民都住在海拔3000公尺的印度河上游的山谷裡。


拉達克人是靠雪水維生的民族,長達800多公里的Jhelum河流挾帶著大量的泥沙,在拉達克狹長的山谷區沖積成很多塊小平原;這些小平原,藉著高山上融化的雪水,滋生出景色幽美的小綠洲。

高山上的積雪在春天融化後,解決了拉達克的用水問題。拉達克人都盼望積雪越厚越好,那麼來年春天綠洲上的農作物便能豐收。這些宜人的綠洲,和四周那些寸草不生的高山峻嶺,以及堆積岩所形成的荒漠山丘,在景觀上形成強烈的對比。

拉達克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19世紀初,瑞典探險家Ven Anders Hedin 曾由印度取道拉達克,深入中國大陸新疆、西藏地區進行考察,現在它已然成為徒步登山者嚮往的目的地。

舉凡要有所得,必得付出;前往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我們做了心理準備,充分體驗旅遊的樂趣與成長,舉凡所遇到的問題、困難,都視為是對自我的挑戰、考驗與犒賞。

拉達克氣候乾燥;季節和早晚的溫差甚大。
北邊被喀喇崑崙山脈所阻擋,南邊則有喜馬拉雅山為屏障;所以北方的濕氣和雨水進不來,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陸的季風也進不去。
在拉達克山區,七月的白天溫度可高達38,入夜後可降至7,而冬、夏的溫差可達60 (冬天則常處於零下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來年的6月,拉達克可以說幾乎與世隔絕。為因應日、夜間的溫差,我們備足了保暖衣物。

拉達克因地處高山谷地,因此空氣稀薄,初抵拉達克的人,都會因高山症而不適應。當年唐玄奘出使西域至印度取經,途中曾路過拉達克,當時被高山症所苦,以致認為是中了邪魔。
多年前曾經在西藏經歷過高原反應的Kathy 和我,這次雖說做足了準備,包括從低海拔(1585公尺)進,充分休息兩天,逐漸適應高度,以及適當服用預防高山症藥物等;未達目的地前,還是有些憂慮,所幸一趟行程走下來,有驚無險,得以全身而退。

由於9~15世紀間曾為西藏所統治,也就是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的由來。
雖然它是屬於印度喀什米爾的一部分,但不論在人文、宗教、習俗上都不同於印度,也不同於喀什米爾;居民多屬西藏人種,所使用的語言是Ladakhi(拉達克語),而且風俗、宗教都與西藏相同(無論地理、民族與文化均接近西藏)

1846年英國人入侵喀什米爾之後,就將拉達克劃為喀什米爾的一部分,二次大戰結束後,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英國人又將拉達克與喀什米爾一起交給了印度,這也造成了1962年,中、印度的邊境戰爭。

有趣的是喀什米爾人不認為他們是印度人;拉達克人不覺得他們是喀什米爾人或印度人;喀什米爾人的自我認同與拉達克人的自我認同,我們都理解。

7/5 出發飛往曼谷。
在曼谷機場曾有過夜的經驗,等著轉乘早上起飛的班機。
接著7/6 在德里轉乘國內段航班,飛印度北方的城市Srinagar

Srinagar位於Kashmir西部,是J&K邦的首府和夏都(冬都是Jammu)。 
Srinagar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sri是梵語「古老」的意思,nagar意思為「城市」,代表財富之城。Srinagar也是「太陽之城」的意思。
Srinagar位於海拔1593公尺的喜馬拉雅山區,喀什米爾谷地中,瀕臨印度河支流Jhelum河東南岸,四周環繞著眾多的湖泊和高山。以自然環境、花園、濱水區、船屋聞名;也以傳統喀什米爾手工藝品和乾果聞名。
 
1586Akbar大帝征服喀什米爾,蒙兀兒王朝在位於溪谷的Srinagar興建了多處以人工佈置配上天然景緻的花園,總稱為「蒙兀兒花園」。

中午從德里乘國內班機沿著喜馬拉雅山脈飛抵Srinagar ,買票時Vicky特地交代,要劃右邊窗戶的位子,有特別的意義。
航程約一個半小時,下機後,司機Manzoor接我們前往New Golden Flower Heritage Houseboat
船屋座落在Nigeen Lake,通過狹窄的水道與Dal Lake相連,因此有時候被認為也是屬於Dal Lake的一部分。 Dal Lake 較大,較吵雜擁擠;Nigeen Lake較蜿蜒、較安靜。


在喀什米爾山谷裡,住船屋是很尋常的;對遊客來說,則是一種不尋常的體驗。據說當英國人來到此地時,喀什米爾的大公Maharaja 拒絕讓他們在土地上建房舍,於是;英國人便依傍土地,在水上建造船屋。也因為這樣,我們現在才能有機會體驗這種裝飾美麗的船屋。

船屋一半泊在湖畔,一半則漂在水中,毗岸而建,船與岸之間有小橋,橋邊有花園,景色十分幽靜。我們搭可愛的小舟Shikara過湖,約莫3分鐘光景就抵達船屋。
 
船屋木造的船身,陽台上面有座椅和篷蓋,坐在上面往外看,周遭的景色盡是山的倒影。
船屋內部的裝潢也十分典雅,有客廳、餐廳、廚房、花園陽台和套房,傢俱大多是胡桃木雕製成,地上舖著地毯。每艘船屋都有各自的名稱,有專屬的Shikara接送觀光客往返。

住在船屋,就是沐浴在大自然之中,放眼望去,盡是自然景觀;我們抵達時就在日落時分,夕陽映照在水面,簡直就是水墨山水;夕陽西下後,景色變成了剪影,呈現出的意境與氛圍,又是不同。

7/7 早上四點就從船屋出發,搭乘Shikara去參觀Floating Market的水上蔬菜市集。


Shikara是一種在Srinagar的木船,有各種尺寸,各種用途。 通常的Shikara可以容納46人,船伕在後面划船。它們是Kashmir的文化象徵。 一些Shikara仍然用於捕魚,收穫水生植被(通常用於飼料)和運輸,而大多數都用防水油布覆蓋,被遊客使用;有些則被窮人用作浮動房屋。

這個市集是賣蔬菜的市集,只有販賣少數自己生產的長條狀胡瓜、小黃瓜、小大頭菜、豌豆等等;一天當中,在不同的時間會販賣不同類別的蔬果。

回程時,船伕指給我們看種在水上棚架胡瓜,確實與陸地上的胡瓜不一樣。放眼望去,湖面上盡是睡蓮。船伕用睡蓮的花莖編織項鍊送給我們,他說這是Kashmir necklace


早晨的陽光、山景、湖景一樣美。
回船屋吃早餐前,免不得要先睡個回籠覺補眠,才有精神進行早上的觀光行程。

和司機Manzoor 依約定時間在岸邊碰頭,他說他們是Kashmir 不是印度,不認為他們喀什米爾人是印度人,對於印度在喀什米爾地區部署重兵,很不以為然。
依照Vicky 規劃的行程,Manzoor載我們前往各景點觀光。

位於市中心的Jamia Masjid清真寺,內部建材為木材,具有Indo-Saracenic style,融合了印度與蒙兀兒風格,猛一看又有點像佛塔。


Hari Parbat Fort城堡遺址,是1808年時,在阿富汗的Shuja Shan Durrani 帝國統治時期(僅次於鄂圖曼帝國)所建的堡壘;如今的外牆是蒙兀兒皇帝Akbar1590年所建。城堡近年才開放喀什米爾人進入參觀,Manzoor說他沒進去過。




座落在Jhelum河岸的Chai Jaai Tea Room 是來到喀什米爾的觀光客朝聖打卡的地方,我們也不能錯過這個體驗茶文化的機會。




香卡拉加里廟Shankaracharya temple 高於平地300公尺,是獻給濕婆神Shri Shiv Ji的。廟建於公元前200年,目前的結構可能是公元9世紀所建。它曾經是佛教寺廟,進廟得攀登243級台階。




Shalimar Bagh夏利馬爾花園與Dal Lake相連接。花園是蒙兀兒皇帝Jahangir為他的妻子Nur Jahan1619年所建的,被認為是蒙兀兒園藝的極致。


(Mughal Emperor1st Babur -2nd Humayun -3rd Akbar – 4th Jahangir – 5th Shah Jahan -6th Aurangzeb)
(巴基斯坦Lahore的夏利馬爾花園是Shah Jahan1641年所建)

傍晚搭乘shikara Nigeen LakeDal Lake
Nigeen Lake海拔1582公尺,位在Dal Lake 的西邊靠近Hari Parbat山丘,有時候被認為是Dal Lake 的一部分。


Nigeen意思是戒指中寶石;雖說現在也是Srinagar 重要的旅遊景點,但與Dal Lake的水域比較,水域更深,也相對的原始。湖的周圍環繞著大量的楊柳樹。可惜,和喀什米爾山谷其它的水體一樣,湖受到侵蝕,水質正在惡化,當然,政府也正在採取改善的措施。

Dal Lake 位於Srinagar 市的東部與北部,三面環著Shankracharya山丘。 海拔1583公尺的Dal Lake,被稱為Srinagar 的寶石或是喀什米爾王冠上的寶石。湖水深淺度不一,是當地水產商業運作的主要來源。
Dal Lake 湖岸周圍環繞著Mughal時代的花園(是蒙兀兒帝國時期的避暑、渡假勝地)、公園、船屋、酒店。湖面積18平方公里,是自然的濕地,有漂浮的花園;其生態系統富含大型植物、沈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游植物等共117種。七、八月間,荷花盛開,我們剛好遇上。
漁業是這兒的第二大產業,是湖邊居民的生計核心,其中鯉魚占湖中所有魚類的70%
我們請船屋主人於第二天的晚餐準備魚料理,事實證明其料理技巧有待加強。

Dal Lake 是位於喀什米爾山谷的地震區,地下水位切割了山坡,山谷中出現許多泉水,湖水品質也受到衝擊。在冬季,湖泊會結冰。

New Golden Flower Heritage Houseboat 住宿第二夜。

7/8 1500公尺海拔適應了兩天,接著就要往高海拔前進了。
早上9點整從Srinagar出發,到Sonamarg小鎮,車程約2.5小時。
Sonamarg(Meadow of Gold)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峰中,海拔2800公尺。
Sonamarg和巴基坦的Gilgit是古老絲綢之路,連接喀什米爾和西藏的門戶,如今在印度拉達克防禦上具有戰略意義。
冬季因為大雪或雪崩,沒有永久的居民,夏季期間的居民約400(不含旅遊人口)

騎小馬去Thajiwas Glacier是很有意思的體驗。
放眼望去,山景、雪景、草原皆美,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午餐後繼續往東前進。
經過海拔3530公尺的Zoji La隘口。
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曾於Zoji La發生攻擊行動,是世界上於最高海拔使用坦克車的戰役。
Zoji La右側是海拔4800公尺的Mochoi冰川,Mochoi 峰海拔5458公尺。

海拔3300公尺的Dras小鎮被稱為「通往拉達克的通道」。
傍晚抵達海拔2676公尺的Kargil

7/9 Mulbekh意思是「高海拔的銀色岩石」。700年前,Namgyal王朝曾在此造宮殿,因被敵人入侵,已成殘破狀態。


據稱Mulbekh這裡是釋迦摩尼佛的化身、未來佛「彌勒佛」的出生地。
有一尊8公尺高的千年彌勒佛(強巴佛Champa)石灰岩雕像立於道路旁。
岩壁上的站姿彌勒佛雕像俯瞰著古老的絲路與現代的高速公路,時空轉變了,佛像依然站在那兒護佑著過往的人們。
雕像下半部被一座建於1975年的小寺廟遮擋住了,從馬路上僅看到半身雕像,進到殿內,才能抬頭仰望彌勒佛的全身像。

Mulbekh Champa由兩個寺院組成,一個是Drukpa、另一個是格魯派Gelugpa 寺院。寺院建在公路旁200公尺高度的岩壁頂上,與附近下方的Rajah kalon 的宮殿相連;因此可以從後面的陡峭小徑攀登上岩頂寺院。
岩壁下方的海拔高度為3304公尺,寺院高度為3504公尺。

Namkiia La 隘口3827公尺、Fotu La Dob 隘口4,108 公尺,是印度喜馬拉雅山脈介於SrinagarLeh間的兩個最高隘口。


為預防高原反應,我們抵Srinagar就開始吃藥,Kathy 全程免費提供藥物。
沒料到司機ManzoorSrinagar 人,到了高海拔也高原反應發作了。

抵達海拔3510公尺的Lamayuru Temple 
Lamayuru Monastery是藏傳佛教寺院,原本是五座建築,現在可見到四座角落建築的遺跡,是拉達克最大、最古老的gonpas之一。在藏農曆的二月與五月會舉辦面具節、跳羌姆舞Cham dance,這是一種以冥想形式向眾神尤其是蓮花生大士獻祭的舞蹈。




我們住宿在海拔高度3430公尺的Ladakh Sarai Resort,連住三晚。
飯店每天下午至晚餐前都供應免費的afternoon tea。新鮮調製的ginger lemon honey teacinnamon 及薄荷很好喝,我連著三天都喝。點心倒沒有特別的地方。
第一天的晚餐由飯店免費招待。


到了列城,依官方規定,換了區域,就得換車和司機。
晚餐前,接下來一個星期要為我們服務的司機Dorjey是拉達克的藏人,先到飯店來相互認識,並討論次日的出發時間與行程。一看就知道他是老實人,幾天相處下來,印證了我們的初步印象,而他即使在超過5000公尺的高度,也完全沒有高原反應。

7/10 列城位於印度北部、查謨與喀什米爾邦東部拉達克的東北角,在印度河上游東側,海拔3500公尺之喀喇崑崙山麓,是拉達克縣的首府。
列城原是中國「絲綢之路」商隊的重要中途站,現在已是印度的軍事據點。

一早先去Thiksey Gompa聽晨誦。
Thiksey GompaThiksey Monastery)位於印度河谷的海拔3600公尺處,高達12層的建築,是藏傳佛教Tibetan Buddhism格魯派的寺院,它是拉達克最大的寺廟,也被稱為「小不達拉宮」。
寺院內有佛塔、雕像、唐卡、壁畫。


1970年,為恭迎14世達賴喇嘛的到訪,興建了彌勒佛殿Maitreya Temple,裡面供奉了一尊高度達15公尺的彌勒佛像,這是拉達克最大的雕像,佔據了整整兩層建築物的內部。


Shey Palace& Shey Monastery建築群
這座宮殿最初由拉達克國王建於1655年,作為避暑勝地,大多已成了廢墟,如今也在逐步修復重建。


宮殿下方的寺院以其巨大佛塔聞名,寺院的殿內有一尊佔了三層樓高的,12公尺鍍金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觸地坐像;最低層是祂巨大的腳和朝著上方的鞋底。釋迦牟尼佛像後方左右兩側分別是兩大門徒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


Kathy 同行,我增加了一些佛學知識。

殿內四周牆面有不同姿勢的佛像壁畫,上層的壁畫則被酥油燈燻黑了;佛陀兩側的牆上各有8尊羅漢。

參觀寺院需買票,只有一位喇嘛住在寺裡,而內部的聖殿是關閉不能進入參觀的。

天氣熱得令人直呼消受不了,頭都昏了。偶一抬頭,驚然發現宮殿建築的遺跡矗立在寺院上方的石壁上,我們像撿到寶一樣,猛拍照。


寺院下方對面有一處難民經營的藝品攤,Kathy Vicky Naomi都買了頌缽,我不懂,也沒買。

Druk White Lotus School 也叫做「三個傻瓜」的學校,是Amir Khan拍攝三個傻瓜電影的地方。如今也成為觀光客到此一遊、拍照打卡的景點。



Leh Main Bazar,各自買了必需品外,因天氣熱逛不來,買了水果就快閃回飯店。

沿市區唯一的主街直走到底,就可以看到16世紀的列城宮殿。




7/11 Hemis Gonpa 面具節
Hemis寺廟被視為噶舉教派血統的所在地。
Hemis Gonpa面具節是獻給Padmasambhava蓮花生大師的慶典活動。
蓮花生大師是釋迦牟尼佛來轉世的;佛陀預言祂將在猴年的第五月第10天轉世出生。這天是慶祝蓮花生大師的生日,舉辦面具節慶祝活動;人們認為這個神聖儀式將帶來精神力量與健康。


這種體驗一生一次已足夠,我不可能再試第二次了。
早上8點出發,9點抵達寺院下方的停車場,我們需步行一段距離不短的上坡路(天氣很熱、海拔也高,走不快,慢慢走約20分鐘)。進入寺院廣場後,佔好的位置坐定位,慶典活動直到10:30才開始(我們早到是為了能夠坐在地板上的第一排,慶典活動開始時眼前人山人海),到12:30為上午部分的慶典舞蹈表演;喇嘛們都是扮演神、佛。


太陽灼熱,曬死人不償命(後來知道是可以購票買好一點的座位),Kathy 和我的臉就正對陽光。除了熾熱的陽光,加上海拔高度超過3600公尺,頭昏腦脹,已經搞不清楚到底是高山症還是中暑了。

中午表演的休息時間,抓緊時間排隊進入寺廟參觀,人擠人;除了藏人們都是虔誠的信徒外,觀光客所佔比例也非常高。


下午的慶典活動從1:30開始,喇嘛們帶著鬼怪的面具;就是鎮妖、除魔的表演。Kathy 和我找陰涼的地方休息,Vicky Naomi則觀賞了一段表演。
下山時已累極,走起路來個個都像是在太空漫步。

7/12  離開Leh前往班公錯Pangong Tso
途中經過Kharu Check Point 邊界檢查哨,繳交護照影本、電子簽證影本、邊防證。

49部軍車迎面交會在小小的、路況很差、泥塵漫飛的小路上,光是等著這一大列車隊經過,多耗了我們40分鐘。

到了海拔4952公尺,先飄起了小冰雹,隨之小雪花也陸續飄下來。

經過 Chang La Chang=north, La= Pass)是海拔5374公尺的隘口,路段上是鬆散的泥土與泥漿,下坡時坡度較為陡峭。


到了Tangtse Check Point ,又繳交一份一樣的證件。

Pashmina sheets 看到我們車子停在路旁,兩隻好奇的羊兒就衝過來了。


途中經過有土撥鼠的地方,我們興奮地衝下去拍照。這兒的土撥鼠尺寸比加拿大的大很多,與蒙古的土撥鼠尺寸相差不大。


半途中沿路車子停成一長排,原來是前方有落石擋路。
下午近3點才抵達班公錯。

Pangong Tso班公錯藏語的意思是「高的草原湖」,它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內陸湖泊,海拔4350 公尺,位於青藏高原西部、西藏與喀什米爾邊境。中國控制湖的東部約3/4,印度控制約1/4

班公錯東西狹長,延伸約143公里,南北最寬處約5公里,總面積604平方公里,由三個狹長形小湖組成,湖面平均海拔4241公尺,最深處約57公尺。湖水清澈,透明度約3~4公尺,每年結冰期6個月,湖東部為淡水,中、西部為鹹水,湖中盛產裂腹魚。

班公錯湖岸邊Spangmik 村莊的黃色摩托車是「三個傻瓜」這部電影的道具與場景,三位同伴也興致盎然地拍照留念;電影炒熱了這個湖邊小村莊,旅遊熱潮增加村民收入;而另一方面,所造成生態破壞與環境的汙染卻是不可逆的。




邊走邊停、邊拍照,但前往旅館的路況很差,6:45pm 才抵達住宿旅館Pangong Eco Resort。這是距離中國邊界最近的村莊,距離中國邊界150公里;這天旅館內只有我們四個人住宿。



7/13 班公錯Pangong 回到Leh市區。
途中前前後後和73部軍車交會。拉達克地區一年六個月下雪結冰,地處邊界地區,部署重兵,得利用這段時間補給物資,路只有一條,所以天天都會碰到軍車。

回到列城市區。
Shanti Stupa 香提佛塔是白色圓頂的佛塔,海拔3609公尺,是日本僧人於1983~1991所建,由達賴喇嘛為香提佛塔揭幕,以促進世界和平繁榮,及紀念佛教2500年。
佛塔基座有釋迦牟尼佛的遺物。佛塔為兩層建築,第一層中央為浮雕法輪,兩側為鹿。第二層的浮雕描繪佛的誕生、圓寂與擊敗魔鬼。



Namgyal Tsemo Gonpa是一座佛教寺院,由拉達克Tashi Namgyal國王於1430年所建。建築物的外觀及高度讓我想到西藏山南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一樣是矗立在山頂上,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它。攀登需要一點體力。


寺內據說有一座三層樓高的彌勒佛金像和古代手稿與壁畫。我們抵達時有兩三間紅牆的佛殿都深鎖,只有一間白牆佛殿開放,殿內有一座白色佛塔與兩尊佛像。


Leh Palace列城皇宮是國王Sengge Namgyal建造的。宮殿高9層,上層原為王室使用,而較低樓層則作為馬厩和儲藏室。它是拉薩布達拉宮的前身,其建築始於1645年。


這座九層高的彩色宮殿是Leh的主導建築。 19世紀中期,雅利安Dogra軍隊控制拉達克並迫使皇室搬到Stok Palace時,宮殿就被廢棄了。


從宮殿建築的屋頂可以欣賞到列城和周邊地區的全景。

看到有人從宮殿旁的小路一路攀登上不遠處陡峭的Namgyal Stupa,頗令我們老人家佩服。

列城宮殿正在由印度考古調查隊修復中。從它展示的修復前、後的照片,我們得以了解它原來的建築結構。

住宿於The Driftwood Ladakh

7/14 離開列城,往東南方前進。
前往海拔4550公尺的Tso Moriri,這是位於JammuKashmir北部平原上的高山湖泊,是印度最大的高海拔湖泊,完全位於喜馬拉雅地理區域中。
湖泊南北長約26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湖泊由相鄰的山泉水和融雪供應,湖水沒有出口,是一座鹹水的內陸湖泊。

沿途經過3Police Check Point ;我們已經有所準備;passport 影本、e-Visa一應俱全。

住宿於 Nomadic Life Camp
名為帳篷,其實是永久性結構,混凝土建築仍在施工中。
Tso Toriri就近在眼前,我們從住宿的地方走到湖邊,距離約1.1公里。


7/15 早起,6點鐘就出發趕路。更往南行。
Tso Karh是以其大小與深度聞名的波動鹽湖,海拔高度4563公尺。
居民把鹽輸出到西藏。由於海拔高,冬季氣溫低至零下40度,夏季則升至攝氏30度,一天當中氣溫變化急遽。

司機Dorjey沿途只要遇到有掛風馬旗的地方就獻上哈達(他隨身帶了好幾條哈達,是位很虔誠的藏傳佛教徒,早晚都聽誦經)。

Lachungla 隘口海拔高度5065公尺。



Sarchu位於Himachal 邦和Jammu& Kashmir的邊界,海拔4290公尺。
到了Bara-lacha La Bara-lacha隘口),海拔4883公尺,我們已經提不起興致下車了,請Dorjey 繼續開車。

Baralachala意味著從SpitiLadakhZanskarLahaul的交會處,在古代,這裡是貿易路線的一部分。 

路況很差,用「跋山涉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很窄的泥石道路高高低低、坑坑疤疤,還得會車,路旁岩壁非常獨特、非常美,積雪的雪牆依然很高,而山上溶雪的水與雨水淹到路面,車子行駛於道路上,簡直險象環生。Dorjey 開得謹慎翼翼的,我們卻拍照拍得嘻嘻哈哈的。



手機因車子不斷地顛簸、跳動,而被記錄為爬樓梯,今天我爬了318層樓,可見路況有多麼差。(由於每人坐的位子不同,震動程度有異,於是手機顯示的樓層不同,有人一天下來爬了407層,有人是378層,大夥兒互相對照數據,不禁啞然失笑;由此充分證實路況的險峻了)

又碰到軍車的車隊,我們又得靠路邊等49部車的車隊走完。到處是軍人、軍營、軍車。

幾天下來,經過好幾處檢查哨、邊防,到這兒來旅行的外國人都得面對同樣的課題。

住宿 Padma Lodge Jispa
Jispa的海拔已下降至3200公尺,大家的胃口都恢復起來了,睡眠及腸胃也恢復正常運作。
Kathy 已開始細數回台灣要吃些什麼美食、小吃。

7/16 繼續南往Manali
Jispa距離Manali 136公里,我們於早上7:30出發,因為預計路況也是不好。
才出發,就遇上兵團,今天會車的是41部軍車。

道路路況很差,尤其經過Rohtang La隘口時,海拔雖只有3980公尺,但由於有不可預測的暴風雪,常以其危險而聞名。(Dorjey 又去獻哈達)


冰雪未溶,我們身處於雲霧籠罩之中,視線範圍不及方圓10公尺。

中午吃完午餐,甫上路,算了一下大約還需兩個鐘頭會抵達今天的目的地Manali 。車子轉了個彎,看到一路的塞車,車子都不動,對向也沒有車子過來;沒錯,如我們所判斷的,前方有shooting stone,而且還是兩塊巨大的落石擋路,等工程車來移開落石,我們整整等了兩個多小時。
這時霧氣又迅速籠罩上來了。

JispaManali136公里的路程,總共花了約10小時。
下到低海拔的Manali ,飯店位處山上,但距離市區並不遠。
和服務我們一個星期的司機Dorjey 道別。

Manali位於Himachal Pradesh(),海拔約2000公尺,是通往拉達克的古老貿易路線起點。

The Himalayan連住兩夜,英式風格的飯店,優雅舒適,氛圍極佳。
既然到了低海拔,在飯店裡我們喝了點酒,享受閒適的夜晚時光。



7/17 Manali 市區觀光
HidimbaHadimba Devi TempleDhungari Temple)是一座古老的洞穴寺廟,建於1553年,供奉Bhima的妻子Hidimbi Devi
寺廟被雪松森林所包圍,這個聖地是在一塊突出地面的巨大岩石上。寺廟有精雕細刻的木門和24公尺高的木製塔樓shikhar;塔樓由三個舖有木瓦的方形屋頂和頂部的黃銅錐形屋頂所組成。一塊巨大的石頭佔據了寺廟的內部,只有一個7.5公分高的黃銅圖像代表女神Hidimba Devi


Jogini Waterfall不及50公尺高,分布為好幾層。登瀑布的路並不好走。

Vashisht Spring溫泉區很像烏來老街,充斥著觀光客與販賣紀念品的商家。Naomi 欲罷不能地又買了3個頌缽。

Johnson’s Bar吃午餐;食物與氣氛俱佳。

The Himalayan 第二夜,我們買了蔬菜在廚房煮湯喝(Kathy 掌廚),也買了啤酒回來喝;同樣的啤酒,昨晚在飯店餐廳喝,一瓶650盧比,今天我們在路邊商店買的,一瓶170盧比,價格也差太多了。

回到飯店,覺得整個鼻腔裡都是牛屎味,向Kathy 提起,她也有同感,她說因為一直聞到屎味,以致三不五時就檢查一下鞋底,深怕自己踩到黃金;這就是印度。

7/18 Manali包計程車前往達蘭薩拉Dharamshala,山路蜿蜒,坐得腰痠背痛,車程8個多小時。

千里迢迢終於來到達蘭薩拉,雨後的上城區,街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但卻不覺得擁擠,覺得心境很平和、寧靜,看街邊棚下一攤攤的藏人手工藝品,看他們祥和的神情,很想捧捧場,買個手藝品,幫助他們;但卻用不上,只能微笑點頭打招呼。藏人阿嬤也微笑回應,優雅自在的氣質與神情,讓人感覺她的內心是富足的。

而街上商店裡更是各種藏傳佛教文物與藏人服飾用品,Kathy Naomi都買了美麗的手繪唐卡。
我既不供佛,對各種藏傳佛像也認識不深,雖心動於美麗細緻的手繪唐卡,卻又覺得買了回來有點委屈了這些佛,也就作罷。尤其一向以擁有越少、越簡單為生活目標,盡量不買任何非必要的物品,也就不容易心動了。

幾天下來,難得喝到像湯的湯,吃到像餃子的餃子,大滿足。這家餐廳老闆是藏人,老闆娘是韓國人,Vicky TripAdvisor 評分4.4分,確實不錯。當下就決定隔天的午餐就是它了。

住宿於Citrus Hotel Mcleodganj,飯店位於Temple Road,居高臨下,陽台上望出去遠處就是山嵐,可惜近處是一支大電桿,而達賴喇嘛寺廟就在我們左手邊;寺廟建築外觀很簡單,一開始還不知它的神聖呢。

7/19 McLeod Ganj 是達蘭薩拉小拉薩的上城區,海拔2082公尺,坐落在Dhauladhar山脈,是1960年成立的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ganj印度字是鄰居的意思)。
Kotwail Bazaar位於下城區,主要是印度人聚居的地方。

西藏博物館成立於1998年,收藏一系列的西藏文物與照片,展示了藏人為保護生活方式和對付壓迫、鬥爭的史實,看了令人憤怒與鼻酸;Naomi代表我們在博物館參觀者留言簿中寫下我們共同的心聲。


博物館毗鄰達賴喇嘛廟Tsuglag Khang Tsuglagkhang Complex Dalai Lama Temple)。寺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蓮花生大師像、十一面觀音菩薩像,釋迦牟尼佛像前方是達賴喇嘛的法座



參觀完寺廟,我們去了達賴喇嘛基金會Dalai Lama Trust 奉獻一點心力,有幸獲得了達賴喇嘛加持過的金鋼結與摩尼丸。

剛好喇嘛們開始辯經,我們也觀看了一會兒。

楚格拉康寺的意義相當於西藏拉薩的大昭寺。
而達賴喇嘛的住所(不開放參觀)就建在它的對面。我們遠遠地拍了建築物外觀。

除了Tsuglag Khang,達蘭薩拉還有10數間大大小小的藏傳佛寺,分布在幽靜的山林中。
難得來到達蘭薩拉我覺得達蘭薩拉應可以多停留一天多走走多看看多感受氛圍Kathy則認為多停留兩天更好

下午包車前往Amritsar,車程約5小時。
住宿於 Golden Sarovar Portico,飯店就在商業區,CP值極高。

7/20 行程的最後一天,參觀Amritsar的景點。
Harmandir Sahib金廟,是錫克教最重要的廟宇。
這處錫克教的朝聖地,曾先後被阿富汗和蒙兀兒帝國的穆斯林軍隊多次摧毀又重建。目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申請名單中。

我們隨著教徒排隊進金廟,排了45分鐘。

金廟中24小時提供免費餐食,我們進去參觀拍照;工作人員殷勤邀約我們去用餐,我們謝謝他們的熱忱。


Amrutsar天氣熱得無法消受,霧霾又重我們找了個有空調的咖啡廳休息,一杯飲料比一般的一餐飯還貴,那可是提供冷氣的代價這時瞌睡蟲全跑出來了。

Wagah Boarder 印、巴降旗儀式
Wagah邊境的降旗儀式是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遊騎兵)自1959年以來聯合採取的軍事行動。特點是精心設計和快速的舞蹈動作和儘可能高的抬腿動作,被形容為「多彩多姿」。它或許是兩國競爭的象徵,也是兩國兄弟情誼和合作的象徵。

各自精彩的表演有各自觀賞與加油打氣的群眾,數月前我看過了巴基斯坦端的降旗儀式,這會兒觀賞印度邊的表演。

印度人口眾多,排隊進場時人擠人、前胸貼後背,熱到最高點。所幸「外國人」有特別座,我們坐在前面的座位,看起來格外清楚精彩。

排隊進場坐定後,發現巴基斯坦邊沒有觀眾,後來終於陸續有人進場,最終兩邊都坐滿觀眾。
音樂響起,印度這邊的觀眾熱情地隨輕鬆熱鬧的音樂起舞,炒起熱鬧的氣氛。巴基斯坦邊是伊斯蘭教,一開始時音樂莊嚴肅穆,就不像印度邊的熱鬧;直到播出巴基斯坦國歌時氣氛才炒熱現場。

天氣轉陰,烏雲密佈,原擔心會下雨,所幸沒多久雲都飄走了,熱度降低,算是運氣不錯。

印度看台高,容納許多觀眾,一開始先是在前方大螢幕上播出Kargil War 戰役,提醒百姓巴基斯坦是印度的敵人;接著播出國家地理頻拍攝的印度邊界防衛軍的訓練方式,非常鼓舞人心。接著印度派出民眾揮舞國旗的接力表演,熱鬧得不得了,而且防衛隊的主持人更是鼓舞民眾加入炒熱氣氛,令人覺得就是看一場觀眾也成為演員的表演,Kathy 笑說他們是真的軍人嗎?還是藝工隊?。



不過,表演還是很精彩,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戲,抬腿、頓足、撚鬚、握拳、挺胸,表演者使盡氣力,觀眾看得開心,最後印、巴雙方握手致意,有化干戈為玉帛的意思。


看完降旗儀式,趕往AmritsarSri Guru Ram Dass Jee International Airport搭機,機場小小的、新新的,好像尚未進入狀況。
這一天流了不少汗,累極,登機後一路睡到吉隆坡;先去機場貴賓室洗個澡、吃兩碗粥,補足體力。

年紀大了,更印證旅行是需要體力的,想去哪兒真的都不能等!
這回四個人的旅行,相互陪伴、相互照應,端賴Vicky 從頭到尾的安排住宿、交通、飲食,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