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2016

探索北非摩洛哥 Morocco

摩洛哥別名馬格里布Maghreb(意思是指西方,太陽落下的地方),這個古老而神祕的國家,融合了非洲與歐洲、高山與沙漠、阿拉伯人Arabs與柏柏爾人Berbers,是個既傳統亦現代的國家。

地理位置上,摩洛哥西臨北大西洋,北濱地中海,南界撒哈拉沙漠,東鄰阿爾及利亞,與西班牙隔著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相望。 


這個位於非洲西北部的君主制國家,曾分別受過法國和西班牙殖民保護,於1956年脫離法國而獨立;1957年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蘇丹改為國王。當時的國王為穆罕默德五世,之後的繼承人陸續為哈桑二世,以至現在的穆罕默德六世國王。

柏柏爾人並不是單一的民族,而是許多文化與生活方式相同的部落;在舊石器時代,這塊土地上就有柏柏爾人的祖先。當阿拉伯人在西元七世紀來到摩洛哥時,當時柏柏爾人早已經在非洲居住了4000年。
羅馬人稱這些野蠻部落為Barbari,後來才改稱為Berbers

柏柏爾人佔摩洛哥總人口數一半以上(柏柏爾人佔60%,阿拉伯化的柏柏爾人佔40%),直到最近,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才得到認可。

摩洛哥的官方語言是柏柏爾語和阿拉伯語。然而全境之內的大城市或者觀光景點,法語也是普徧通用的。

摩洛哥人主要是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這是伊斯蘭教最大的派別,大約有85%90%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是對立的。

摩洛哥的經濟來源是旅遊、漁業和磷酸礦;但仍須依靠外來的資助,其中第一大援助國是西班牙,第二大援助國是法國。

早在去年11月就報名摩洛哥的行程,經過六個月的等待,終於開啟了15天之旅。
能與好友、親人結伴旅行,更是有趣。

此行搭乘阿聯酋航空班機,飛了將近九個半小時後,在杜拜轉機,接著又飛九個半小時才抵達卡薩布蘭卡(全程共21小時)。

抵達卡薩布蘭卡後,一群人在機場等候申辦團體落地簽證,其實事先已經獲得團體入境的許可函了,就等海關人員再一一核對護照,總計耗費了整整一個半小時。根據當地導遊表示,這種速度算是快的了。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屬於卡薩布蘭卡大區,它西班牙文的字義是白房子,阿拉伯文是達爾貝達Dar el-Beida;這座摩洛哥最大的城市,有「北非巴黎」之美譽。

我們先進行卡薩布蘭卡的市區觀光,匆忙穿梭於老城區的小巷弄間;歷經長途飛行後,雖說心情雀躍,但腦子並不靈光,結束此番全部旅程後,我完全記不得到底去過這座城市的哪些地方,唯獨記得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

位於大西洋岸的卡薩布蘭卡,與首都拉巴特Dâr-al-Makhzen (Rabat) 相距90公里。

結束卡薩市區觀光,車行往北,從首都拉巴特開始,以順時針方向前進,繞摩洛哥一圈,最後一站又回到卡薩布蘭卡,為這趟旅程劃下句點。

布雷格雷河Bou Regreg位於拉巴特和另一座城市塞拉Salé之間,河流全長240公里,而拉巴特就坐落於布雷格雷河流向大西洋的出海口。
Bou Regreg在阿拉伯語的原意是「勝利的營地」。
16~18世紀時,拉巴特是巴巴里Barbary海盜在北非的知名據點之一。

這個兼具現代化首都和歷史性城市雙重身分的拉巴特,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13年,拉巴特被美國CNN列為最佳旅遊地排名的第二名。

住宿的飯店Golden Tulip Farah Rabat 就座落在哈桑塔附近的布雷格雷河河岸邊上(只隔了一條馬路)
從飯店房間的窗戶,就恰好看到太陽下山(八點半左右日落)


次日早餐後,Kathy 和我抓緊時間到河岸邊漫步,欣賞河岸的風光。


拉巴特王宮Dar al-Makhzen座落於拉巴特市中心,我們從王宮的北面城門Bab RouahBab是門的意思)進入參觀,它是這座城市的五個城門之一。
建於1197年,占地兩平方公里的拉巴特王宮,是摩洛哥國王的主要官邸。


王宮建築融合了法式與典型阿拉伯圖騰與園藝,除了供皇室成員以及衛兵居住外,裡面還有清真寺、學校、和各種生活所需的設施,堪稱是完備的社區。

皇宮大門前的衛兵,穿著紅藍兩色的制服,我們不能靠近王宮,得保持一段距離拍照。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Mausoleum of Mohammed V 座落在哈桑塔Hassan Tower的正對面。

陵寢建於1962~1971年,這裡埋葬了推翻法國統治、獨立建國的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和他兩個兒子哈桑二世Hassan IIAbdallah王子。

陵寢本身的建築被認為是阿拉維王朝Alaouite Dynasty的建築傑作,大理石的陵寢,白色的石牆雕刻,馬賽克拼花的細部,加上金字塔形狀的屋頂,上面覆蓋著綠色琉璃屋瓦;這個綠色是伊斯蘭教的顏色。陵寢內的穹頂是紅木和雪松的雕飾,檐壁上繪有阿拉伯文的書法以及彩色的馬賽克瓷磚。


墓室中間是穆罕默德五世大理石棺木,兩側分別是哈桑二世和Abdallah王子的棺木。
陵寢內有個座位,據說固定坐著一個閱讀可蘭經Koran的阿訇,我們進去時並沒看到阿訇,只有看到一本很大的、展開書頁的可蘭經,真是美中不足。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旁是一座清真寺,以及一座建築物外觀顯著的博物館,據說博物館內藏有阿拉維王朝歷代君主的畫像與歷史文獻,這兩棟建築物我都只有拍張照片做紀錄。



哈桑清真寺和哈桑塔Hassan Tower就在穆罕默德五世陵寢正對面,這是一座不完整的清真寺;始建於1195年,最初是想建造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尖塔及清真寺,到了1199年,蘇丹Yacub al-Mansour死後,建造工程也就停頓下來,僅是一些牆壁和200支樑柱,後又幾經地震、修復,如今仍是保持它未完工的樣子。


哈桑塔以玫瑰色石塊砌成,高度44米,大約是原預期高度86公尺的一半,我們看到的哈桑塔四周外牆以鷹架包圍著,導遊說已經維修很久了,看來並無進展。

紅色砂岩哈桑塔與清真寺及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合併成為拉巴特一處重要的歷史與旅遊景點。


依著山崖地勢,建於12世紀阿爾摩哈德Almohads王朝的歐達雅城堡Kasbah of the Udayas,座落在拉巴特老城的東邊,布雷格雷Bou Regreg河入海口的南岸,隔著河和文化古城塞拉Sale’相望。

城堡主要入口是馬蹄形的歐達雅門,門上有多層次的幾何圖案與雕花。
城堡內部是生活機能齊全的小城,除了街道、商店外,還有一座古老的阿提卡Atik清真寺。


城堡內有一座對外開放參觀的安達魯西亞花園和皇宮博物館,我們在城堡內的茶座喝薄荷茶,品嚐當地的特色甜點,並享受著大西洋涼爽海風拂面的感覺。





城堡內仍有居民居住,城牆內的巷弄建築,外牆清一色是下半部漆成藍色、上半部漆成白色。
許多房子在牆壁、門窗上,還繪製了五顏六色的圖案或是鑲邊裝飾,有的門上也掛著各種裝飾品,譬如剪刀、手形銅環、鐵釦等。




Kasbah的意思
Kasbah是一種伊斯蘭城市、要塞、堡壘;Kasbah也是一個地方領導者所居住,與防禦外來攻擊的地方。
Kasbah通常沒有窗戶,而有高高的圍牆。
Kasbah有時候是建在山頂上,可發揮防守的功能;有時則是建在港口。
在城市中,有些家族也建Kasbah,以彰顯其富有。

Medina的意思
麥地那是指一個城市的老城區。在老城區中通常有典型的圍牆、狹窄的街道、噴泉、宮殿、清真寺。
麥地那通常禁止車輛行駛,因為小巷中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汽車通行。而medina單字的字義是指阿拉伯的現代化城鎮。

導遊同時介紹了拉巴特城南的另一處遺址,也是世界遺產的Chellah或稱作Sala Colonia,是中世紀的堡壘和伊斯蘭墳場遺址,在此處發現了羅馬時期的建築及堡壘殘跡,這是Bou Regreg 河口,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
2012年開始,Chellah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導遊又說此地已幾成廢墟,我們行程並未安排參觀。

阿席拉Asilah位在拉巴特北邊約210公里,丹吉爾Tangier南邊31公里,是摩洛哥在大西洋岸西北端的一個防衛城市,據說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s所建,作為海上貿易的據點。

19世紀和20世紀時,阿席拉也曾是海盜的基地。
迄今依然保存完整的城牆、城門和防禦堡壘,見證了它曾經輝煌的歷史。如今它以寧靜與美麗,成為觀光客度假休憩的聖地。



阿席拉附近的Msoura原有一處環狀巨石陣stone circle,規模是英國威爾特郡Wiltshire巨石陣Stonehenge的一半,傳說這裡是巨人Atlas被大力士Hercules 殺死的地方。
可惜這處巨石陣在1930年被西班牙考古隊開挖而毀。

傳說Hercules Atlas的妻子Tinge生下兒子Suphax,而Tinge獨自撫養Suphax長大,丹吉爾Tangier 這個城市就是為紀念Tinge而命名的。

丹吉爾阿拉伯語的意思是「遼闊的海灣」,它是摩洛哥最西北部的濱海城市,位處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西面的入口,東海岸線臨地中海,西海岸線與大西洋交界,是摩洛哥最具有歐洲氣息的城市。

早在西元前6世紀,腓尼基人就在Tangier建立殖民地,自古此處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5世紀開始,西班牙和葡萄牙也一直爭奪這個地方。二次世紀大戰結束,摩洛哥獨立後,由摩洛哥收回主權。

直布羅陀海峽是西班牙與摩洛哥間,分隔大西洋與地中海的海峽。水深300公尺,最近的距離僅有14.3公里。

住宿於Tangier Farah Hotel
飯店就在海邊,我們得以欣賞美麗的落日,能看到太陽落入地平線的感覺真美。


丹吉爾西北郊12公里的斯帕特爾角Cape Spartel,是直布羅陀海峽的入口,也是非洲大陸最西北的點,海拔高度約326公尺。
最高處的Jebel Quebir的尾端有一座燈塔,這是蘇丹時期穆罕默德三世 Mohammed III所建的燈塔,先後經由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所維護,直到摩洛哥獨立。
這座燈塔也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點。


往南方約5公里的海岬正下方是海克力士洞穴Cave of Hercules,這是希臘神話中Hercules將歐洲從非洲分開之處。

Robinson Plage可以走到Cave Hercules,洞穴有新石器時代的遺跡。從洞穴面對大海看出去,就像一幅反掛的非洲地圖。


這裡的岩石曾有過採礦的歷史,因而形成這個洞穴。
洞穴內許多燕子飛來飛去,腳下很容易就會踩到鳥糞,若是運氣欠佳的話,頭頂肯定會被鳥糞轟炸到。

繞過摩洛哥最北角,往東南來到得圖安Tetouan
得圖安位處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南岸,東距地中海海岸約10公里,在Tangier東南方約60公里,里夫山脈最北端的馬提爾Martil河谷中,是目前摩洛哥在地中海沿岸唯一實際控制的港口。

里夫山脈Rif Mountains橫貫摩洛哥北海岸,西起斯帕特爾角,向東止於阿爾及利亞邊界,綿延400公里。
里夫地區的柏柏爾人膚色比較淺,髮色是金色或紅色的比例較高,民族認同感很強烈。
丹吉爾、得圖安、契夫蕭安等城鎮都是屬於里夫地區。


Tetouan在柏柏爾Berber人字面上是「眼睛」和「泉水」的意思。
得圖安是摩洛哥北海岸的第二大城,城裡的街道寬而直,很多是屬於貴族的房屋,這些從西班牙安達盧斯Al-Andalus被驅逐的貴族後代,住在有著大理石噴泉、種滿橘子樹、天花板精緻雕刻彩繪的房子,就像是格納達 Granada的阿爾罕布拉Alhambra一樣,同時還有得圖安工藝的馬賽克磁磚地板門柱等。我們中午吃飯的餐廳就是屬於這種建築。
得圖安的內城非常具有特色與傳統,在這裡有很多白色的房子,尤其是低矮的房子。


得圖安城建於西元8世紀的伊斯蘭時期,這是一座具有特別意義的城市,因為它是連接摩洛哥和安達盧西亞Andalusia的主要通道。
在遭到西班牙再次征服後,這座城市由西班牙人所流放的安達盧西亞難民重建,因此城市的建築和藝術風格都極具安達盧西亞特色。得圖安雖是摩洛哥最小的老城之一,但無疑也是保留最完整而沒有受到外來影響。

穿梭於巷道蜿蜒、高低不平的得圖安老城裡,既要抬頭看建築、拍照,又得留意腳下斜坡階梯,還要小心別脫了隊伍。



導遊介紹了中世紀時丹吉爾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Ibn Battuta的生平故事
伊本巴圖塔是柏柏爾人,20歲左右就出發去麥加朝聖,從此踏上了一條長達30年,117000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44個國家的國土,記錄在他的遊記中。


傳統市集裡的婦女有的不喜歡被拍照,看到相機,立馬低頭,或拿起布巾遮臉,讓我們覺得冒犯了她,真是失禮。


走出了老城的狹窄巷弄,忽然見到一處寬廣的圓形的廣場叫做
Place du 9 Avril,帶我們到了完全不同的現代高樓建築。
這個廣場旁的蒙杜比亞公園Jardins de la Mendoubia19474
9日,穆罕默德五世發表摩洛哥獨立宣言演說的地方。此後,這個廣
場就被命名為Place du 9 AvrilKathy提醒我拍下這個具有典故的標
誌。

就在這個廣場邊,我看到一個在「待工」的油漆工,這是我猜測的,
因為他腳邊是一桶油漆,外加一個裝著各式大小不同的刷子,坐在廣
場邊角,有一種等著人家來叫去粉刷油漆的態勢。


接著我們又匆匆忙忙鑽回城內巷弄中,一會兒間,穿梭在傳統與現代兩種不同的時空裡。

Souk傳統市集
這是阿拉伯國家,如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及突尼斯等,在法國統治後
所拼寫的字,意思是阿拉伯北非的傳統市場。在souk中,一般價格
都會由買家、賣家雙方討價還價,方達成交易。
導遊領隊帶我們去買果乾,沒有討價還價;帶我們去買阿甘油,沒有
討價還價。了解了喔,我們一團人傻傻地被帶去宰,還高興得很呢。

得圖安老城於1997年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

契夫蕭安Chefchaouen在得圖安南方約66公里,是里夫山脈內陸的一座美麗山城,海拔約600公尺。
在中世紀時,契夫蕭安作為抵禦西班牙、葡萄牙入侵的防衛小鎮。
這座類似地中海城鎮的粉藍色山城,是典型的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小鎮,它有摩洛哥天空之城的美稱。


契夫蕭安和希臘的山城一樣,有著蜿蜒的山坡,漆上藍、白的屋舍與巷弄道路,猶太人的房子通常都是上半部牆面漆成白色,下半部漆藍色; 阿拉伯人的房子則是上半部漆成土色,下半部漆藍色。
藍色的門扉、白色的牆,加上古樸的土磚與石頭巷弄,呈現出安靜與祥和,是個令人放鬆的地方。




契夫蕭安的人多數能說西班牙語,註冊商標是流蘇大草帽和男性的尖帽連身罩袍Jellaba


住宿於依山壁而建的飯店Dar Echchaouen Hotel
晚餐後,Kathy 和我拿著相機腳架,拍起房舍與清真寺所組成的小城夜景。
次日早晨,更是取景的最好時機,獵取了許多珍貴畫面,陽光撒下的屋舍、古城牆、浣衣婦,我們還抓緊時間攀登至附近山頂上最高的清真寺,心情雀躍。


摩洛哥曾於西元前2~5世紀受羅馬統治,梅克內斯北方18公里的古城弗路比里斯Volubilis是羅馬人的最西要塞,本區最古老的城市,當時是建來防禦阿特拉斯來的柏柏爾人。

法國入侵北非後,考古工作隨著展開;1887年發掘出弗路比里斯,古城裡的考古遺址面積達40多公頃,發掘出來包括羅馬列柱大道、廣場、水道、大會堂、大神殿、農神廟、維納斯宅、奧菲斯Orpheus宅、浴池、凱旋拱門等等。




這座部分出土的羅馬古城,曾經是土地豐饒、富裕且繁榮。直到西元3世紀,羅馬人撤離古城之後,仍然有人繼續在弗路比里斯生活了幾百年。

弗路比里斯以「一個被保存完好的大羅馬帝國邊緣殖民小城鎮」,於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好像來到雅典衛城一樣,這些出土的馬賽克、倒塌的柱子、殘存的聖殿,似乎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曾經最偉大,最終卻崩潰的帝國。

站在山頂觀看這一切,更體會到沒有永恆的帝國,沒有永恆的人生;曾經輝煌也就足夠,曾經豐富也就足夠。

日頭焰焰,我感覺被烤得幾乎要中暑了,Kathy則認為我是包得太密不透氣的關係。

從弗路比里斯可以遠眺聖城穆萊伊德利斯二世清真寺Zaouia Moulay Idriss II,這是菲斯的一處陵墓,它也是摩洛哥最早的蘇菲派聖地之一。



住宿於菲斯的Palais Medina& Spa,飯店旁就是家樂福便於採購。
飯店離菲斯皇宮大約10分鐘的路程,我倆次日一早就抓緊時間先去皇宮前晃了一晃。

菲斯Fez是摩洛哥第三大城,排在達爾貝達Dar El Beida、拉巴特之後,被稱作非洲的雅典。
菲斯有「回教藝術之城」的稱呼,是由古城區、新菲斯區與新城區三個部分所組成。
菲斯由阿拉伯語Fas而來,是金色斧頭的意思。
1981年,菲斯古城區Medin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歷史古蹟。


菲斯老城Fes el Bali (Medina of Fez)是全世界最大的無汽車的城市,驢、馬車、摩托車擔任貨物的運輸。


混亂的菲斯老城,是遊客絕對會迷路的地方;後巷的每個角落和皮革工廠的華麗舊門,在在吸引著遊客駐足拍照。


造訪菲斯老城,不能不提的就是皮革廠Tanneries,關鍵是考驗著誰能忍受這種處理皮革的臭味,誰就能享受駐足拍照的快樂。

參觀露天的製革染料場,必要的配備是新鮮的薄荷樹枝,因為獸皮和作為防腐劑的鴿糞都太臭了。

鞣革廠位在住宅區內,我們來到一家皮革店的門口,導遊和老闆打個招呼,帶我們穿過皮革店的大廳,再走上狹窄的樓梯上樓。
推開天台的鐵門,這時就是薄荷葉要發揮功能的時候,我將薄荷葉摘下來,放在兩層口罩之間,也就能輕鬆地拍照了。



菲斯共有六家製革染料場,已有六百多年歷史,自古至今維持古法製作;露天的木製或石槽大染缸,缸裡的液體冒泡、發出惡臭,色澤鮮豔的染料,工人片刻不停的忙碌工作,成為特殊的景觀。


在一個五千條街道巷弄的城區,沒有門牌、沒有街名、沒有店招牌,豈能不迷路?


有些由以前的舊貴族或豪門宅第所改成的旅館或餐廳,名稱前會有RaidDar的標示,Raid 在阿拉伯語是花園的意思,而Dar則是房子,這些兩層樓(或更多)的建築物內,通常會有大小不一的中庭花園。

摩洛哥的房子無論是門、窗、入口或壁龕通常會有拱門樣的外觀,而門上也都有較多的裝飾或雕刻圖案。有些房舍以木頭雕花做隔間,目的是依據伊斯蘭傳統,避免訪客窺視女性(女性從裡面可以看到外面的人)。
摩洛哥的每個房子都有顯眼的噴泉,這些大理石或水泥所造成的噴泉,通常是座落在庭院、客廳或客房中。



菲斯皇宮Royal Palace舊的入口德卡金門 Bab Dekkakine,又稱作獅子門Bab es-Seba
現在的正門前廣場叫阿拉維廣場Place des Alaouites,寬90公尺、長200公尺,是舉辦重要慶典儀式的地方。


這種皇家宮殿內外的庭院、廣場區域,稱作馬修瓦Machouar,過去它是用來向君主宣誓效忠的地方。

通到菲斯老城區的布歇路德門Bab Bou Jelouda,建於1913年法國殖民初期,是菲斯老城區城門中最美的雙色門,門上有藍色馬賽克圖案,藍色是菲斯的代表顏色;城門內側的馬賽克裝飾則是象徵伊斯蘭的綠色。藍門以內是行人徒步區。



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不是在牛津,而是在摩洛哥的菲斯老城。波伊那尼伊斯蘭教學院Bou Inania Madrasa既是宗教學校亦是公理清真寺。阿拉伯文Madrasa是伊斯蘭學校的意思。

建於14世紀的這所宗教學校,是Fez唯一設有宣禮塔的宗教學校,從門外就可以看到它頂端綠色的宣禮塔。


學校正門入口對著祈禱廳,左右兩側和中間才是教室。建築物內外都被繁複的雕飾與彩色的拼貼磁磚所覆蓋。


這個宗教學校目前已經不收學生了,而是改成摩洛哥少數可以讓非伊斯蘭教遊客參訪的場所,但祈禱廳只允許伊斯蘭教徒進入。

地陪穆罕默德是Haji,曾去過麥加朝聖,應我們的要求,邀請我們去他家參觀。

穆罕默德的女兒煮了薄荷茶,準備了自製手工點心招待我們,去哪兒找這種熱忱的人呢?

穆罕默德的三個外孫女和小外孫,又美又帥,大家搶著獵取鏡頭。



梅克內斯Meknes位在首府拉巴特與菲斯間,距離拉巴特160公里的梅克內斯,堪稱為摩洛哥的梵爾賽宮,在8世紀時,它僅是個堡壘,到了蘇丹Sultan Moulay Ismail時期(1672-1717),它曾是帝國的首都。

原計畫參觀蘇丹Moulay Ismail的陵寢,結果陵寢正在整修不開放,改去參觀了梅克內斯皇城的舊馬廄和糧倉。



梅克內斯皇城的主入口曼索爾城門Bab al-Mansour 有「北非最精緻城門」之稱。
曼索爾城門完工於1732年,中間大城門和兩側的城門都是馬蹄形的拱門,令人驚嘆的西班牙摩爾裝飾Spanish-Moorish style風格,周圍高高的圍牆,綠白相間的彩瓷,所裝飾成的伊斯蘭幾何圖案,是曾經強盛的蘇丹,以Meknes作為都城的輝煌印記。


摩爾式建築融合了伊斯蘭和基督教的風格,但卻比純粹的阿拉伯伊斯蘭風格更為簡潔。



梅克內斯舊城區最熱鬧的哈丁廣場Place el Hedim,就位在曼索爾城門旁的一座較小的傑馬諾瓦門Bab Djemaa en Nouar前,這裡原是古代宣達政令及審判罪犯之處,如今則是熱鬧喧囂的市集與餐館。
我們抵達時,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傾盆大雨,遊興大減。大家都躲在城門內,Kathy和我打著傘,冒著雨穿過哈丁廣場,結果濕成落湯雞。

前往米德爾特Midelt途中經過菲斯南方的伊夫蘭Ifrane,它位在Atlas山脈中部,海拔1650米,是滑雪城市,有小瑞士之稱。
二次大戰時,一個德國士兵所雕刻的石獅子,已成為伊夫蘭的地標。
沿途飄著雨,起了濃霧,能見度不到20公尺,司機開在蜿蜒山路上,我都替他擔心。
到了伊夫蘭,大家下車尿尿、拍了石獅子,就繼續上路了。



米德爾特是位於中阿特拉斯山脈和高阿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間的一處大平原,這個柏柏爾城鎮,四周既乾燥而貧瘠。

阿特拉斯山脈是地中海與薩哈拉沙漠之間的山脈,位於非洲西北部,長2400公里,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三國(包括直布羅陀半島),把地中海西南岸與薩哈拉沙漠分開。

阿特拉斯山是以希臘神話擎天神Atlas命名的。阿特拉斯山脈包括高阿特拉斯山、中阿特拉斯山,小阿特拉斯山Anti-Atlas、得爾阿特拉斯山Tell Atlas、薩哈拉阿特拉斯山Saharan Atlas



高阿特拉斯山High Atlas全長750公里,最高點海拔4167公尺,山體是侏儸紀時期形成的沉積岩。

米德特南方的阿雅齊山Jbel Ayachi,海拔3757公尺,是北非最高的山峰之一,它緊鄰摩洛哥中部的高阿特拉斯山,山腰上終年白雪,美麗壯觀。阿雅齊山是胡兀鷲Bearded vulture的棲息地。

濃霧過後,大地送給我們美麗的彩虹,是兩圈的霓虹喔!大家搶著下車拍照。


住宿於Kasbah Asmaa土堡飯店。
飯店座落在群山之間,是典型摩洛哥風格的裝飾。
抵達時傍晚陽光明亮,光影迷人,Kathy和我,在飯店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猛按快門。




越過高阿特拉斯山脈,進入沙伯隧道Tunnel Zaabal,來到濟茲峽谷Ziz Gorges,峽谷南端是Hassan Addakil水壩和人工湖,峽谷北端是Legionnaire隧道,是法國殖民時的1930年代,為了做為Ziz峽谷的通道所建造的。

間歇性河濟茲河Ziz River將阿特拉斯山脈切斷而成為濟茲峽谷,這個乾旱的峽谷高處達320公尺,寬度達100~200公尺,景色媲美美國西部的大峽谷。濟茲河發源於中亞特拉斯山,全長282公里,最終流入撒哈拉Sahara沙漠。



艾爾芙Erfouid是薩哈拉沙漠的綠洲小鎮,是大漠之門。
艾爾芙南行60公里,抵達撒哈拉沙漠的沙漠區梅若卡Merzouga,這個距阿爾及利亞邊境約50公里,位在雪比大沙海Erg Chebbi之下的摩洛哥東南部小村莊,擁有國內最大的天然地下水體。


遠在五百萬年前,當撒哈拉沙漠仍在水面之下時,梅若卡這裡便囤積了大量種類繁複的化石,如三葉蟲、菊石等生物化石。
參觀了化石開採地。


沙漠中瞬間刮起了沙漠風暴,黃沙滾滾像流水。



傍晚風暴停了,騎駱駝進入雪比大沙海Erg Chebbi
雪比大沙海的高度可達150公尺高,這個獨特橘紅色沙子的大沙海,幅員廣大,從北到南跨越了50公里,從東邊到西邊的阿爾及利亞邊境,寬度5~10公里。



日落時刻的沙漠,顏色由金黃轉橘紅,瞬息萬變。

所謂眼見為憑,證實了沙海是風與陽光的畫布。




看完日落,再騎上駱駝返回飯店。雖然全副武裝,充分做好防沙防風的準備,然而飛沙無孔不入,滿臉、滿嘴、滿頭盡是沙子不說,全身衣服鞋子也倒出不少沙子來。



薩哈拉沙漠面積達330萬平方英哩,佔25%非洲的版圖。其中Regs70%,這是大片的紅、白或黑色的礫石和沙原,Ergs20%,這是沙海,其餘的10%則是獨特的地貌,包括Hamadas (高原上突出的岩石和石頭)Wadis(下雨形成的臨時水源,通常見於高原或山脈,是沙漠中樹木和灌木叢的水源)Chotts(冬天雨季時貯存水的窪地,到了春夏之際形成沉積的鹽)Oasis綠洲(被天然水源所圍繞的小的隔離植被區)

住宿的沙漠中城寨飯店Kasbah Hotel Tomboctou,外面就是沙漠和駱駝群。



Todgha Gorge是高阿特拉斯山脈東部的一處峽谷,靠近Tinerhir小鎮, Todgha河和鄰近的Dades 河穿越山脈而雕刻出這個懸崖峽谷。峽谷阿拉伯語叫做wadi

Todgha峽谷長達40公里,其中以最後600公尺景觀最為壯麗;峽谷的最窄處僅有10公尺寬、而高度則是達160公尺的光滑岩壁,峽谷到這裡變窄而成為平坦的峭壁夾道。
Todgha 峽谷底部水量不多,步行或乘車就可以抵達這處峽谷。




我將這處峽谷想像成大峽谷或是約旦古城佩特拉,期望值過高,落差也就非常大。

這個峽谷是世界各地攀岩高手喜愛挑戰的地方。
2012年的凱迪拉克汽車廣告也是在這裡拍攝的。

Todgha峽谷到瓦薩薩特間的這段谷地道路,是典型的沙漠景觀,沿途柏柏爾城堡雲集,故被稱作城堡大道。

途中經過玫瑰小鎮,適逢母親節前夕,每一位女性團員都得到一串心形的大馬士革玫瑰作禮物。



瓦薩薩特Ouarzazate綽號「沙漠之門」,位於高阿特拉斯山脈南邊的一個裸露的高原小鎮,海拔為1160公尺,往南方是沙漠。

鎮上的主要居民是說柏柏爾語的人,他們在這裡建造了很多著名的具防禦性的土寨Kasbah來居住。
粉橘色的瓦薩薩特是個綠洲城市、度假勝地,是馬拉喀什通過德拉山谷Draa Valley和進入沙漠的基地。

住宿於Berbere Palace hotel

沙漠邊城阿伊特本哈度Ait Ben Haddou古城屬於瓦薩薩特省。古城是沙漠住民柏柏爾人所建的土坯城寨、堡壘。層層、疊疊向上高起的城牆地形,具有360度的景觀視野。


阿伊特本哈度古城於198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古蹟保留區。

我們得越過小溪才能登上城寨,當地小孩熱忱的牽著我們踩過溪流上的石頭過河,就為了賺取小費。



從遠處看,城寨似乎不大,逐坡度登上後,卻會迷失於它似迷宮般的深邃高遠。既像橙色又似金色的色調和塔樓,是這樣地超乎現實,獨特而迷人,藍天、白雲、粉土牆,沒有人會忘記這個像童話般的地方。





這也是著名的阿拉伯勞倫斯Laurence of Arabia、神鬼戰士Gladiator等電影的取景與拍攝場地。我們也去參觀了影城片場。

午後車行越過海拔2260公尺的提欽卡Tichka隘口(Tichka山本身高度是3350公尺),往南方的馬拉喀什Marrakesh 前進。

摩洛哥的四皇城,各有其不同的代表色,菲斯是藍色,梅克內斯是黑色,拉巴特是白色,馬拉喀什則是紅色。


馬拉喀什建城於西元1070年,是摩洛哥第四大城,也是最具有北非迷人風采的城市。
這座讓人聯想到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城市,繁忙而熱鬧,是一個令觀光客目不暇給,不知身處何方的城市。



住宿於馬拉喀什Atlas Medina& Spa

馬拉喀什老城是四皇城中面積最大的,幾乎等於菲斯、梅內克斯、拉巴特等三座皇城的總和,因此我們得搭乘馬車遊覽馬拉喀什老城區。

老城區的迦瑪艾爾芬納廣場Djemaa el-Fna Square是馬拉喀什的地標,這個馬拉喀什的主廣場和露天劇場,也是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大半個老城匯集了各種攤商,有音樂演奏、耍蛇、耍猴、指甲花彩繪紋身藝術家、賣水人、雜技表演等街頭藝人。

只要以掌聲和一點迪拉姆(小費),就可以換來更多的表演。

在西元1050年前後,迦瑪艾爾芬納廣場前曾是死囚處決的場所,因此曾被叫做「死囚廣場assembly of the dead」,現在則是稱作「藝人廣場」。



遊客到了這個於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就像進入一個喧囂的迷宮,結合著豐富多彩與吵雜,而且越夜越熱鬧。

有些人利用自由活動時間去購物,我們則在廣場邊的咖啡廳樓頂喝茶、看廣場雜耍藝人、來往人潮,按快門。



黃昏時,小吃攤商陸續推車出來擺攤做生意,香味四溢的大排檔,精彩熱鬧非凡,這是所有觀光客必要的體驗。我們利用晚餐前的時間,逛了一會兒迦瑪艾爾芬納廣場Djemma el-fna Square體驗體驗。



行程上的晚餐是安排在大帳篷內品嘗摩洛哥美食的「北非晚宴」,欣賞民族歌舞。結果我們前往一家巷弄裡的餐廳,晚餐8點半後才開始,並沒有其他客人,只有兩個樂手咿咿哇哇的哼著歌,我覺得有異,找來領隊求證,結果領隊也搞不清楚,再去找導遊討論,結果後來來個跳肚皮舞的充充數。

次日導遊與領隊都稍作補償。
我看其他團員都沒有注意到這點,毫無反應,真是不解。

巴希亞宮 El Bahia Palace19世紀建築的最美典範。
這座宮殿東西長340公尺、南北寬45~90公尺,面積約兩英畝,共有160個獨特風格設計的房間,從地板上天花板無不精心設計,包括噴水池和花園的庭園,是摩洛哥王室35座宮殿中,唯一可以讓人參觀的宮殿。
Bahia是漂亮、燦爛的意思。
宮殿是兩層樓的建築,有著高翹的屋簷,以及雕刻精細的石柱所撐起的寬廣廊廳。




巴希亞宮是阿拉維王朝的大官所建的宅院,我告訴Kathy,住在這裡我願意。不過呢,這位王公貴族過度揮霍的下場並不好,所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薩丁王朝墓園Saadian Tombs,位在馬拉喀什外圍。
這得追溯到蘇丹Ahmad al-Mansur時期,這些共埋葬了約200人的墳墓,是在1917年被發現的,並由美術學院加以復原。
這些裝飾美麗的墳墓,已經成為馬拉喀什的旅遊景點之一。




墓園中所葬的是蘇丹Ahmad al-Mansur和他的家族成員。
該墓園建築內共有三間墓室,最著名的是有著12根廊柱的墓室,葬的是蘇丹的兒子Ahmad al-Mansur,墓碑是雕工精細的雪松木,而紀念碑則是義大利的卡拉拉Carara大理石,墓園外的花園則是士兵和僕從的墳墓。

庫圖比亞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是馬拉喀什第二有名的清真寺,這座古堡清真寺建於1190年,如今仍然可見到Almohad建築的典型特徵,經過修復後,仍然是當地居民大量用來祈禱的清真寺。從城內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於12世紀,以紅色石頭所建,高度77公尺的宣禮塔Minaret。宣禮塔旁是老城市集。


馬拉喀什的老城區在20世紀初共有80座噴水池,以確保每個小區都有足夠的水供應烹飪的需求,有公共浴池、果園和花園。
靠近el-Mouassine街道的Mouasdine 噴泉就是最好的例子,噴泉旁的精細木
雕,既可作為街坊鄰居晾乾羊毛與相互交流的地方。

住宿於Atlas Medina& Spa

索維拉EssaouiraMedina of Essaouira) 距離馬拉喀什175公里。
前往索維拉途中,見到公路旁的山羊上樹。這些羊是被趕上阿甘樹的,在觀光客經過的公路旁,用來吸引觀光客駐足拍照,以賺取小費。

至於到了七、八月的夏天,阿甘果成熟的時候,由於果樹上長了刺,難以採收,於是山羊被趕上阿甘樹。吃了阿甘果的山羊所排出的糞被收集洗淨、乾燥後,先去殼、去膜,成為可利用的果仁,包括冷軋阿甘油、添加於化妝品的阿甘油、或添加蜂蜜、杏仁糊,製作成果醬Amlou Jam


由於得來不易,阿甘油的價格便居高不下。

這個濱海村莊,是天然的海灣所保護的小漁港。
無論是停泊在水面上的五顏六色小漁船、莊嚴的岸上老砲台,或是老城裡曲折的巷弄,都值得探索。



索維拉的舊城區保存良好,建於18世紀末的港口堡壘,兼具北非和歐洲的建築特色,於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索維拉也是當今著名的衝浪與風帆港灣。


住宿於Le Medina Essauouia Hotel Thalassa Sea& Spa
當地旅行社對於馬拉喀什的晚餐失誤所做的補償是請大家喝紅酒,而領隊則有不同的選項有人選擇阿甘油,我選擇體驗阿拉伯浴Hammam,失望極了。

最後一段行程的車程很遠,從索維拉到薩菲175公里,薩菲到傑迪達175公里,傑迪達到卡薩布蘭卡又是175公里。

薩非Safi是摩洛哥第二大港,沙丁魚罐頭的主要輸出漁港,也是摩洛哥最著名的陶藝中心。

中午在港邊吃生蠔海鮮,還賺到一口龍蝦肉。





傑迪達El Jadida
傑迪達舊稱馬札岡Mazagan葡萄牙城,是大西洋岸港口城市,昔日葡萄牙的殖民地,由於曾為葡萄牙遠東探險的據點,因而融合了南亞、歐洲與摩洛哥的文明。

傑迪達的葡萄牙城牆與堡壘所座落的城市馬札岡,以其「傑出的融合歐洲與摩洛哥文化」,以及「整合並實際應用葡萄牙的建築技術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4年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葡萄牙時期最重要的地下蓄水池Portuguese Cistern、馬札岡堡壘Fortress of Mazagan和曼努埃爾聖母升天教堂Manueline Church of the Assumption等都令人擊掌讚賞。




這座由軍火庫所改建的地下蓄水池,以25根柱子支撐著優美的曼紐式拱頂,頂部中央開了一個圓形天窗,以引入的光線,使得水面倒映的光影,呈現一種幽幽的氣氛,引人驚嘆。


水池中有水,又不太多,所以我們可以進去水池拍照,運氣剛剛好。因為若是水少,倒影不美;若是水太多,下不去,只能站在樓梯上端拍照。



住宿於卡薩布蘭卡Kenzi Tower Hotel
沒花完的迪拉姆就在樓下商場解決了。

從飯店房間恰好可以看到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宣禮塔,Kathy 和我摸黑拍得挺開心。

晨起,又剛好看到太陽即將出來,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太陽慢慢上升,直到眼睛睜不開,意料之外的收穫。


哈桑二世清真寺 The Hassan II Mosque ( Grande Mosque'e Hassan II, Casablanca Hajj)是卡薩布蘭卡最著名的地標建築;它不僅是這座城市的天際線,也是摩洛哥這個國家奢侈的象徵。

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於達爾貝達的大西洋海岸,據說先知的寶座是在海上。
1993年落成的清真寺,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填海造陸而成,清真寺佔地達9公頃,其中建築面積2公頃,主體建築是矩形的祈禱大廳Basilica,寬100公尺、長200公尺、高60公尺。
東側則是伸出70公尺半圓形的伊斯蘭學院。




共有1200萬人資助建造這座清真寺,動用了90位工程師和3萬名藝術工匠,而完成建築物內部與外部的每一分每一毫裝飾,精緻的大理石雕刻、生動的馬賽克磁磚拼貼,融合了當代的設計,並呈現了對傳統伊斯蘭建築的最高致敬。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禮拜殿及廣場可同時容納105000位信眾,大殿內25000人,下層可容納兩萬男教徒,上層則是5000女教徒,廣場約8萬人。
男女淨手沐浴室,則可容納1400人同時淨手沐浴。



建築的正面側門前有一座12角的星形噴水池。


清真寺正面共有六扇門,而前庭有六角形的柱廊,圍著兩扇正門,柱廊兩端設有通往地下室的樓梯。
前庭中間就是邊長25公尺的方柱型宣禮塔。清真寺內的宣禮塔minaret高度達210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宣禮塔。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目前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宗教建築;不但是填海造陸所建,有最高的宣禮塔,對著麥加的雷射光束,通戶外的電動門都是防銹蝕的鈦合金材質,中央祈禱大廳的地面設有電熱裝置,巨大的屋頂可以在3分鐘內開啟,以引入陽光與新鮮空氣。

這是一座親眼目睹後會難以忘懷的清真寺。
尤其是以這個國家的財政條件下(人民平均收入不到台灣的六分之一),居然能造出這座富麗堂皇舉世矚目的清真寺。
p.s.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Mecca清真寺,可容納400萬朝拜者。

最佳的造訪清真寺時間應該是下午到傍晚,我們在上午時間參觀清真寺,拍起照來是逆光,煞是可惜。


在伊斯蘭世界裡,貓是純潔的,狗是不潔的動物。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貓,所以我拍了很多貓的照片。





這趟行程不但造訪了摩洛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中的九處世界遺產,包括Medina of Fez, Medina of Marrakesh, Ksar of Ait-Ben-Haddou, Historic City of Meknes, 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 Medina of Tetouan, Medina of Essaouira, Portuguese City of Mazagan(El Jadida), Rabat( Modern Capital and Historic City) 等,有古城、古蹟、建築與知名景點,收穫可算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