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11

Rabbit Proof Fence

周末下午孩子臨時起意說我還沒去過飛牛牧場,要帶我去走走,去看看可愛的兔子羊群等,於是過了一個豐富快樂的周末假期。

飛牛牧場相簿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3113125371873129698/FlyingCowRanch#


看到牧場裏所飼養的那些可愛的兔子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以前藥廠做熱原試驗的家兔(沒辦法,到了凡事總想起從前的年歲了)和近日西澳之旅的Rabbit Proof Fence.

去到柏斯東邊250公里的Merredin小鎮時,不免先到visitor center參觀一下,原是想了解Wave Rock 到底在哪個方向距離有多遠能否在一日間往返等等

沒料到牆上所張貼的一張照片與文字吸引我駐足。對於Rabbit Proof Fence的典故,雖曾經略有耳聞如今卻是第一次看到文字與圖片的出現

一百多年以前有人從外地引進了幾隻兔子殊不知兔子的繁殖速度驚人幾年後已繁殖到號稱數億的龐大數目問題來了,這群兔子居然把數萬平方公里內的農作物吃個精光,不僅影響農作物的收成也威脅到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至於是否引進狐狸來威脅兔子,以及狐狸變成了另一個入侵物種的典故,資料上倒是未加作說明。
只知道西澳人為了防止東邊的兔子對西澳的農作物繼續造成的巨大損害,於1901~1907年間建造了屬於世界奇觀的Rabbit Proof Fence (防兔圍籬),圍籬綿延數千公里。

這種在澳洲西部的防兔圍籬共有三道:1號護欄,從北到南,跨越整個國家,2號護欄更往西進規模較小,而更西的3號護欄則將2號護欄所畫出來的範圍再進一步分隔成兩部分。

護欄耗時 6年圍成。在1907年完成時,防兔柵欄(包括所有三個圍欄)延伸2,021英里(3,253公里)。圍牆在當時的建造成本為337841英鎊。

圍籬鐵絲網高出地面3英尺(90公分),地面以下深度則下探6英寸(15公分),除了阻擋兔子入侵外對於澳洲野狗和狐狸一樣具阻擋作用

喬治先生問我看甚麼看得入迷我告訴他我對Rabbit Proof Fence感到好奇,問他管用嗎?他笑說那些圍籬不管用的。那後來問題又怎麼解決的呢?回說chemical
事實上是採用病毒來控制野兔的繁殖,可惜迄今人兔大戰仍沒完沒了。

如今圍籬不再留下這段典故與照片為歷史做見證

9/22/2011

天下事與天下人

我們常以「天下事無奇不有」或「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來形容少見的或是不合常理的事情,這趟西澳柏斯的假期,我倒也見識了一兩樁「少見」的事。

話說一早醒來,看柏斯天候不佳,臨時決定乾脆搭船去Rottnest Island,或許到那兒天氣會好一點,船班固定每天只有一班往返,腳步可得要快,在廚房準備了早餐,匆忙之下只記得吃的,拿了早餐和水,雨傘就落在廚房忘了拿。一路快步走去碼頭,心裡祈禱著,希望下午回到柏斯,可千萬別下雨才好。

船資往返於柏斯和Rottnest Island之間的價格是澳幣89.5元,若是參加day tour,船資加bus tour價格是139元,在船上還有免費咖啡可喝,於是就報名參加了day tour

回程船甫一離開Rottnest Island,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這會兒我開始祈禱一個半鐘頭後雨能停。
六點整,船抵達柏斯碼頭,天空仍下著雨,碼頭旁的souvenir商店已經關門,沒法買雨具,眼看著似乎無法避免淋濕,東張西望之間,發現四號碼頭二樓有一家Annalakshimi印度餐廳,亮著燈,心想晚餐總要吃,吃過晚餐後,雨總該會停了吧,於是邁往這家餐廳。

餐廳門前站著一位背著背包,全身淋濕的女士,我不禁想,若是要用餐,為何不進去?若非要用餐,又為什麼站在門口,擋住了去路?正想問她,她就說:餐廳還沒開門,六點半才開始。也就是說,還有大半個鐘頭好等,不想淋雨,我只好跟著等了。問她是否要來用餐,她說是。既然都是一個人,就不免攀談了起來。

先是聊起這家餐廳,她介紹說這是家素食的餐廳,我問菜色如何?是套餐、還是單點?她說是buffet。問她費用合理嗎?她說隨意給,客人依自己的能力和對菜色的滿意度以及食量的多寡,隨便donate。這我倒是第一次聽到,在一個城市的觀光景點,會有這樣的餐廳出現,有人性,但也有點考驗人性。我問她是當地人嗎?來過這家餐廳嗎?她說幾天前來過一次,是經由一位偶遇的女士所介紹的。問她好吃嗎,得到的是點頭的肯定答覆。

時間一到,忽然冒出人潮,顯然這是熟門熟路的人來的地方。餐廳印度老闆站在門口為客人帶位子,問起幾個人,我答說兩個,問她介意同桌嗎,她說樂意。
印度老闆娘一一遞盤子給客人,並和客人寒暄。菜色很普通,白米飯和有加薑黃的飯,一鍋水水的湯,一鍋炒高麗菜(或許是白菜,我搞不清楚),一鍋有加了鷹嘴豆的咖哩蔬菜,一鍋純咖哩蔬菜,薄薄的小片糯米粉餅(不是好吃的naan)。

我各拿了一點,心想若是好吃再拿,這位女士可是讓盤子尖了起來,若不是合她口味,就有可能是她太餓了。
餐間,因都同是身為女性,也就較無話題的顧忌,隨意聊了起來。這是她的故事。

她叫Karen,來自紐西蘭,來這兒是為打工賺錢而來的。她出生於英國南方的Brighton,在英國認識了紐西蘭籍的先生,於15年前,隨她先生回到他的出生地紐西蘭,她原是social worker,服務對象是兒童,去年10月和她先生離婚,是他離開了她,從此她再也走不出來,她變成需要被幫助的人,再也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了。

她有兩個女兒,老大也是社工人員,賺錢不多,還需要她幫一點忙,老二才16歲,已經在工作,可以自給自足。她非常想念她的女兒,紐西蘭的工作機會沒有澳洲多,她來這兒可以賺比較多錢,打算存了錢,就要回去看女兒。
目前她剛找到工作,在西澳北方的一家礦場當清潔工人,每工作兩個星期,可以休息一個星期,今天她到柏斯來,不是觀光是要買一部二手車。她住宿在離柏斯車程約一個鐘頭,一個每天只要20元的hostel,買車是為了每次休息一個星期時用的。
hostel中,她認識了一個16歲的小男生,這個小男生為hostel打掃廚房,作為交換免費住宿。

因為沒有車,他就無法去找其他工作,Karen因住進這個hostel,認識了這個男孩子,決定要和這個小男孩合購一部二手車,小男孩用兩個星期車,Karen放假時來柏斯,用一個星期車,小男孩負責每次機場接送她,今天她就是來看車的。

我不禁好奇,和一個陌生人合買車,是我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我問她相信這個男孩子嗎?她說:他只是個孩子呢!和我小女兒一樣大的孩子呢!如果他拿了我的車,也不過500元(我才知原來一部二手車是1000元),沒關係的,總要給他機會。
我佩服她寬大的心,以及對人的信任,我可做不到。我又問還要買保險吧,她說:對啊!他(這男孩)不要出車禍就好。

這時我看到鄰桌穿著入時的一對年輕夫妻,帶著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孩,用完餐正要離開,太太從皮夾抽出一張10元鈔票遞給先生,先生有點不好意思的,將紙鈔稍稍在掌中摺起來,遞給了印度老闆。
我不禁想:太誇張了吧。我光是喝一杯咖啡加一份鬆餅的早餐,就要15元呢。他們一家三口人,就算食物再難吃、或吃得再少,都不應該拿這樣一點錢。我坐不下去了。

看著窗外雨停了,Karen說她還要吃一點甜點,我就祝福她找到一部好車,於是先行離開。
我遞給老闆20元,食物雖不好吃,最起碼不該讓他虧本,一般餐廳晚餐少說要30元起跳(當然便當盒是10元買得到)。老闆很客氣,說歡迎再來。

人有百百種,我今天看到了一些特別的。

Rottnest Island

距離西澳海岸線18公里的Rottnest Island,是荷蘭探險家William de Vlamingh1696年所發現的,一開始他誤將島上的Quokka認作大老鼠,所以就將島命名為”Rottnest”意思是老鼠窩。

1838~1903年間,這座島被做為關原住民犯人的監獄。一次大戰期間,它成為德國人和澳洲人的戰犯扣押中心。到了1917年,它得以脫胎換骨,變成西澳的A級保留區,從過去的黑暗變成無憂無慮(care-free)的度假天堂。

Rottnest Island全島僅有300位居民,他們雖住在島上,卻不能擁有土地,每年超過50萬人來島上度假。島的最高點距離海平面僅有46米,全島面積為19平方公里。從Fremantle搭渡輪30分鐘可到,若是搭乘從柏斯出發的渡輪,就需要一個鐘頭又45分鐘才會抵達。島的終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5~21.5度,著名的動物是QuokkaOsprey(魚鷹或稱做鶚)。

島上有供遊客住宿的木屋,度假活動包括潛水、浮潛、釣魚、游泳、衝浪,這座島大小不一的海灣多達18處,島上除了公務車外,只有公共巴士和中型遊覽車,私人不准在島上駕車,當然有錢的人可以租scenic flight,從天空俯瞰整座島和沙灘海洋的景色(島上有一座小小迷你機場)。旱鴨子的我原想去島上看看Quokka,租腳踏車騎,遊覽全島或漫步探險一下;到了碼頭才發現有所謂的Rottnest快艇往返柏斯,外加島上巴士觀光的一日活動,我乾脆圖個方便,參加這種package的行程了。

抵達Rottnest Island,是自由活動時間,bus tour下午一點半才開始,我四處逛逛,看了一下所謂的舊軍營、博物館、商店中心、小教堂,就不知道要做甚麼了,看地圖距離碼頭1.5公里處是Kingstown,心想既是個town應該有東西看才對,又擔心來回時間不夠,邊走邊猶豫,忽然看見地上有畫著火車頭的標誌,註明往前300公尺是火車站,走到車站,看到只有一節車廂,可是卻沒有火車頭,好像是展示用的舊車廂,再看公告欄,居然一天有三班火車來回行駛於Kingstown和碼頭這兒呢,再看看時刻表,去程沒問題,回程時間卻趕不及bus tour的集合時間。
看到火車廂裏有兩個人在聊天,我就過去提出我的想法與難處,原來這兩人一個是司機,另一個是他侄兒,過來找他玩。司機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說要載我過去Kingstown,帶我四處看看,我甚麼時候想走,他就馬上載我回來,實在是太有人情味了。依據規定,車資是一個gold coin,一元錢或兩元錢都是黃色的,我隨手掏了一枚是一元的,司機就說:好,上車。(後來才知道這枚銅幣已經包括了往返的車資)

火車當初是因應軍事需要所設置,煤油動力,氣壓式剎車,根本就是汽車走在鐵軌上的感覺,火車時速是20公里以下。車行大約5分鐘就到目的地,下車一看,所謂Kingstown根本是靜悄悄的,司機說旁邊的軍營夏天供學生辦夏令活動之用,建築物插著國旗,前方還有一門大砲呢。接著司機帶我去Quokka保育中心看那些長得比貓還大的大老鼠,三兩隻Quokka悠哉的吃著草,也不怕人,逛了一下我就打道返回。

司機說我時間不夠,否則,火車可以走到Oliver Hill(車程20分鐘),那兒有砲台和地下通道,比較有看頭。能遇到這樣熱心的人,真是太感動了。

下午的bus tour,駕駛兼解說員,是一個老先生,團員也都是老人,年輕人對這種坐車觀光、聽解說的活動,大概不會感興趣。解說員興致高昂說得口沫橫飛,團中的老先生老太太也充分的配合演出,煞是有趣。所幸我報名參加了這種行程,透過精彩的解說,對島上的各種特色才能有點概念,如果自己騎著車四處逛,只能看風景,典故就無法明白了。

9/11/2011

喧囂與寂靜

從小居住在馬路邊習慣了在喧囂中生活對於寧靜的鄉間不免心嚮往之

從中學開始到大學畢業前每逢暑假一開始就打包行囊前往住在坪林的同學家「避暑」。媽媽問要去多久?回說一個星期。

那個年代,從台北到坪林的唯一大眾交通工具是「公路局」,在台北西站整點發車,猶記得從台北到新店的車行時間是半個鐘頭,(怎麼會要那麼久?)新店到小格頭需半個鐘頭,過了小格頭就開始覺得涼爽,再半個鐘頭就抵達坪林。

公車站旁遊戲的小孩,這時就會暫停嬉戲,望著從「公路局」步下車的乘客,尋找熟悉的臉孔,當輪到我下車,這時就會有一個小孩,以欣喜的語調喊著:大華來了,大華來了,所有的孩子也一起喊著:大華來了,大華來了。
孩子們跑在前頭,做報馬仔。這時,坪林街上的店家,也紛紛有人走出來,打招呼說:大華妳來了,我笑著一一打招呼。那個年代的坪林鄉,平時難得有外來的人,哪戶人家有個客人,大家都知道,此外,整條街道,幾乎一半以上有親戚關係,於是客人也就成為大家的客人了。

到了同學家,同學的媽媽已經笑容滿面站在門口,說:大華妳來了。
我放下行李,說:伯母,我要住一個星期。伯母笑著說:歡迎歡迎,住多久都可以。

同學的爸爸取了「網漁」的道具「拎啊」和一隻鐵棒,就去後面的溪中捕魚,同學的媽媽到雞窩抓了隻雞,再到隔壁大伯父家買豬肉,後園的菜隨手摘,晚餐就有豐盛的一桌菜了。

白天裏,我們聊天、串門子、摘水果,和伯伯嬸嬸喝茶話家常,一到晚上,大地一片寂靜,大家早早就寢。唯獨我張著大眼,心想家裏此刻應還燈火通明,正在聊天吃宵夜呢,也不知過了多久,才迷迷糊糊睡著。

次日醒來,靜悄悄的,竟一時忘了身在何處。這時候,鄉下的人都已起床多時,不知完成了多少日間的工作呢。
這種規律的作息,第一天興奮,第二天平淡,第三天無趣,到了第四天,我就對同學的媽媽說:伯母我要回家了。

於是,這種鄉間避暑的活動,我也年年持續,直到大學畢了業,工作的關係才中斷。歸根究柢,我不習慣鄉村的寂靜生活,適應的是城市的喧囂。

喜歡城市的生活機能,但習慣一個人的活動,平時一個人在家裏,可以幾天不和人互動,享受獨處。
最喜歡的度假方式,就是一個人去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獨自探索那座城市,獨自體驗那座城市的生活,周遭有許多人陪著我,我卻不需要和他們有交集,保有自己的隱私,隨著自己的步調作息。

柏斯,我來了。

9/09/2011

結束原是另一個開始

原想結束了網誌的書寫,回歸自閉,從此把一切生活感受藏在私密日記中;這會兒,才不過幾天工夫,卻開始想在不同的空間抒發心情點滴了,於是,也就隨心之所欲吧。

已經七年沒有連絡的老朋友,拜了『臉書』之賜,日前再度連絡上。幾十年好友,沒來由的就漸漸失去連繫(有時候是一種潛藏似的逃避連繫吧),但在心裡面相互都惦記著,這會兒意外地又搭上線。
朋友留一句:真的很想念妳,我就飛奔過去了。
友誼是這樣的,任再久不連絡,也不因時空的流轉而變質或減少。

一個下午,談古論今,不是學問的談古論今,是相互生活的昔與今,分享了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也不禁要說:往事如煙。
結束原是另一個開始,生活必然是往前邁,而不宜回頭看,我們互許要多連絡。